袁世凯退位不久后就骤然离世,他究竟为何而死?其女儿说了10个字
2025-05-14 15:34:49
两山轮战第一仗:越军侵占罗家坪山27天,我军用3个小时将其歼灭
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后,被我军打得灰头土脸的越南黎笋集团顽冥不化,不思悔改,相继派出越军侵占了中越边境线上有价值的制高点,形成骑线态势。然后向我境内开枪开炮,埋设地雷,毁我农场村寨,致使我沿边界线居住的民众无法正常生产和生活。因此,从1980年开始,我军借此机会,在中越边界地区适时组织拔点作战。每次拔点作战后都在收复的山头建立我军自己的防御工事据守,甚至还把前沿延伸到越南境内,以此不断升级中越边界地区的战斗规模。此举的目的是使越南在柬埔寨陷入战争泥潭的同时,再被迫与我军作战,使其两线作战,包袱越背越重,进而把苏联拖下水。这一阶段的作战主要在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阴山等要点上展开,也称拔点作战、收复作战,或通称为“两山轮战”。这种作战一直持续10年,其中,罗家坪大山战斗是我军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后展开两山轮战阶段后的第一次,也是鲜为人知的拔点作战。
罗家坪大山位于我国云南省马关县境内,主峰海拔2002米,平均坡度45度左右,最陡的达60多度,是马关县境内中越边境线上最高的一座山峰,半山腰上有一个壮族村寨——罗家坪村。整个罗家坪大山由大小10多个小山头组成,山高坡陡,危崖耸立,沟多谷深,雾大林密,相互支撑,相互依托,构成了大山的险峻,站在山顶可以直接观察越南或中国的纵深,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中越两军兵家必争之地。
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后,中越双方均未派兵占领罗家坪大山。但一年后的1980年9月18日夜,越军313师247团3营9连一个步兵排,一个火力排,独立第7营2连17名工兵,第12营2连14人及第8营10人,共计91人,由戈培县军事指挥部指挥,携带60迫击炮,轻重机枪和大量火箭筒,侵占了我罗家坪大山。他们在9天之内就沿国境线1、2、3号高地修筑暗堡、火力点26个及各种堑壕和交通壕,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火力网。
1980年9月25日,罗家坪村的赤脚医生熊宾青进山采药时发现山上有越军在活动,有的在砍伐木料,有的在修筑工事,他立即返回村里向部队报告。对此,云南省军区独立师所属的边防12团9连连长杨天武于28、29、30日先后3次率小分队化装成农民前往罗家坪大山侦察。在30日侦察途中,小分队突遭越军伏击,杨天武和几名战士不幸中弹牺牲。
是可忍,孰不可忍。越南侵略者的残暴罪行迅速引发边疆军民的极大愤慨。根据中央军委指示,昆明军区在越军侵占罗家坪大山第23天的10月11日,向有关部队正式下达《歼灭罗家坪大山之敌作战命令》,命令边防12团和云南省独立师1团发起收复战斗,拔除罗家坪大山的越军据点。各个参战部队迅速进行了战斗动员。最后决定动用5个步兵连参加收复罗家坪大山的拔点战斗,从而拉开了持续10个年头的边界拔点和轮战的序幕。
1980年10月15日11时10分,收复罗家坪大山的战斗打响。师属火炮、团属火炮、火箭炮向越军阵地倾泻密集的弹雨,罗家坪大山主峰阵地上顿时硝烟弥漫,飞沙走石,炮弹呼啸声和爆炸声响彻云霄,硝烟淹没了整座山头。被炸断的敌人枪支和血肉模糊的残肢腾空而起,四下散落。枪声、炮声、呼叫声组成的战争交响曲在大地上回荡。
15分钟后,炮火延伸,前指发出总攻命令:“罗家坪大山总攻开始!”担任主攻任务的是边防12团11连,这是一支英雄连队,在刚刚过去的1979年2月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歼敌众多,荣立了集体一等功。今天,全连官兵更是骁勇无比,我军猛烈的炮火准备后,勇猛顽强地率先向敌人盘据的山顶发起冲击。
山顶上,越军的1号阵地位置险要、刁钻,而且它还可以直接控制周围多个阵地。这个阵地雨点般的子弹向我突击排倾泻过来。突击排灵活改变攻击路线,迅疾从敌南侧发起冲击。2排官兵则采用小群多路战术,从正面发起佯攻,给敌人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也给突击排创造了有力的攻击条件。
正当突击排顺利地向前推进时,在半山腰突然冒出一个敌人隐藏的暗堡,用猛烈的机枪火力企图阻止突击排的攻击。这时,2号阵地敌人的火力向也转向突击排攻击位置,突击排的攻击被敌人压制。就在这时,副班长董朝中以娴熟的战术动作冲到一个倾斜的土坎下,敏捷地端起冲锋枪,“哒哒哒——”几个点射就击毙了敌人暗堡里的机枪射手,部队抓紧时机冲向第一道堑壕。敌人立马溃退到主堑壕,向我已冲入第一道堑壕的突击排扫射,部队又一次被密集火力压制住。
4班长赵明德灵机一动,带领几个身手敏捷的战士,利用长在悬崖上的野树藤,灵巧地攀上了10米多高的崖顶,迂回到龟缩到主战壕的敌人后面。机枪、冲锋枪、手榴弹一齐开火,打得敌人乱成一团。突击排抓住战机迅猛冲锋,以猛烈的火力将一号阵地的敌人消灭殆尽。随即,配属11连作战的某部防化连部分官兵抓住机会,迅猛向敌人发射火焰喷射器,一条条炙热的火龙凶猛地向敌人扑去。喷火班战士王安福带领助手配合11连一个班的战士们首先冲入敌阵,用火焰喷射器摧毁了两座敌人地堡。当他端着喷火枪攻击第3个地堡时,突然从附近工事里像猴子一样窜出来一个手持冲锋枪的越军,快捷地向他打来一个点射。王安福比这个“猴子”反应还快,急忙向土坎后躲过敌人的枪弹,随即对准这个“猴子”就喷了一枪。顷刻间,1300度浓烈的火焰迅猛包裹住了这个嚣张的家伙,只见这个越军瞬间变成一个“火猴”,一边惨叫,一边在地上翻滚着。王安福趁着地堡里的敌人大惊失色的一刹那,迅即把喷枪头伸进地堡的射击孔又是一枪,地堡顿时变成了这伙越军自取灭亡的火葬炉。阵地上我军的军号声、喊杀声和密集的枪炮声轰然交织在一起。越军被打得魂飞魄散,抱头乱窜。11连官兵犹如猛虎扑食,迅猛跳入堑壕与敌人展开了短兵相接的战斗,负隅顽抗的敌人纷纷被击毙在堑壕中。
在11连官兵向1号阵地进攻的同时,担负从越军阵地纵深右侧插入,堵住敌人退路,配合11连全歼守敌任务的 边防12团侦察排穿插到位时,突然遇到几个敌人暗堡火力的压制。带队的参谋阎江生和排长丁汝德机智地各带一路战士从左右两侧向敌阵地攻击,在攻击中丁汝德不幸壮烈牺牲。右路战士们猛打猛冲,占领了敌人的第一道堑壕,2班长梁兴元带领几个战士一连消灭了4个敌人,炸毁了几个地堡后,与主攻部队11连一起占领了主阵地。
云南省军区独立师步兵1团是一支具有革命传统的部队,组建于1948年淮海战役,参加过渡江战役、广州战役、云贵剿匪等许多战役战斗,也是一支驻守中越边境的老部队。其下属的3营9连是一个加强连,在收复罗家坪大山战斗中担负穿插到敌人后方19号和20号高地的作战任务,1排2班担任了尖刀班。
当我军强大的炮火向罗家坪大山1、2、3号高地覆盖15分钟后,9连3排在强大的火力掩护下抢占了罗家坪大山上两个无名高地。尖刀2班在3排掩护下,迅速穿插到了19号高地,与1、3班掩护7连穿插到预定位置,切断了敌人的退路。
此时,3号高地重机枪和1816高地两挺轻机枪以及82无后坐力炮,对穿插中的7连构成了强大的火力网。我军只有迅速抢占20号高地,吸引和压制敌人的火力,才能让7连迅速脱离险境,但这样做的后果就把2班也推向了危局。2班长许明习毅然决定拿下20号高地,主动承担这个风险极高的战斗任务。他高喊道:“谁怕死,谁投降就不是2班的兵!”当即,他把全班分成两个战斗小组,第1组由副班长李枝伦带领抢夺20号高地;第2组和重机枪班负责掩护。李枝伦带领战士们利用地形地物的掩护,迅速向高地攻击,子弹带着呼啸在2班战友身边飞舞,王戚心、徐发光等战士相继负伤倒地。就在此时,2班长许明习发现,有一个班的敌人也在拼死朝高地上突击。于是,他带领第2组以最快的速度首先抢占到高地,先敌开火,接着重机枪班在排长扈宪静带领下也冲了上来,20号高地终于被2班攻了下来。
而李枝伦带领的第1小组在第2小组的掩护下,正在距离20号高地大约120多米时,遇到了敌人一挺机枪的火力封锁。李枝伦在我方机枪的掩护下,向前急速滚动,迂回过去,在离敌人火力点不到10米的地方,把2枚手榴弹扔进了敌人藏身的地洞,正在狂叫的机枪顿时就哑了火,敌人的机枪与尸体碎片一起飞上了天空。
尖刀班2班真的就犹如一把尖刀插在敌人心脏里,四周工事里的敌人被打得四处乱撞。我军战士们则越战越勇,露头就削,绝不手软。机枪手刘炳林受伤苏醒后,看见前方敌人工事里有一挺机枪在疯狂扫射,他强忍着伤口的剧痛,架枪几个点射就把敌人的机枪打哑巴了。
2班长许明习
2班长许明习见敌人火力比较分散,就地一滚,隐蔽到一个敌人工事的土坎下,大声喊道:“1组火力掩护,2组爆破!”工事里面的两个越军听懂了许明习的汉语,当时他们就傻眼了,在这傻眼的一瞬间竟停止了射击。许明习趁机一跃而起,手中的冲锋枪一个点射就干掉了这两个敌人。许明习急忙跃进了敌人的蛇形交通壕,发现一群越军从洞中蜂拥而出。许明习一边开枪向敌群射击,一边喊:“排长,不要管我,请求炮火支援!”打完冲锋枪里的最后一梭子子弹后,为迎接我军炮火,他纵身跃出战壕。不料,却被炮弹的冲击波抛到山脚下昏迷过去了。此刻我军强大的炮火接踵而至,将敌群覆盖在浓烟烈火之中......尖刀班2班在许明习带领下,机智果敢地击毙10名越军,炸毁两座碉堡,穿插成功,攻占了19号、20号两个高地,保证了7连穿插任务的顺利完成。
罗家坪大山主峰上,炮声隆隆,枪声密集,硝烟弥漫,火光四射,3个多小时后,传来了激越人心的冲锋号声。随后,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主峰上,罗家坪大山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当天14时23分,我云南边防部队攻占罗家坪大山全部高地,步炮协同,共计击毙包括纵深之敌在内的越军170多人,击伤20多人,俘敌3人,侵占我罗家坪大山的越军被我全部歼灭。战斗中共计缴获60迫击炮3门,40火箭筒6具,美制M72反坦克火箭筒42具,机枪6挺,冲锋枪14支及电台等军用物资。此战,我军阵亡31人,伤76人。
收复罗家坪大山的战斗,获得了人民群众的倾力支援。罗家坪大山脚下金厂乡的民兵、民工涌跃支前,后勤分队及时前送后运,保障了战斗的胜利。罗家坪村的各族群众积极支前参战,他们喊出“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要人给人,要物给物!”的口号,50多名民兵队伍参与了支援前线勤务保障任务。他们为部队带路、送水送饭、运送伤员和弹药,涌现出一批先进模范人物。民兵战士熊光斌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当时年仅16岁的熊光斌和父亲、村民们一起支前参战。民兵连规定,年纪大且有打猎经验的老民兵持枪负责掩护,年轻体力好的青年民兵就负责送水送饭送物资,抬运伤员。熊光斌因为年龄小,就被安排每天上山3趟送饭送水。为了让前线的战士们喝上卫生健康的开水,村民用雨衣缝制的口袋装上30斤重的开水背在身后,所有人的后背都被烫起大水泡。熊光斌说,一开始也害怕,也疼,但是看到那么多陌生的战士不怕牺牲,为了保卫国土流血受伤,我就不再害怕,也不觉得有多疼了。
1981年3月,战后驻守罗家坪大山的独立师步兵1团撤回驻地休整。一位参战人员回忆时动情地说,当天下午,部队回到文山县平坝公社驻地,受到平坝公社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群众跳起了迎亲人的舞蹈,锣声、鼓声、鞭炮声,声声激荡;笑脸、泪脸、高兴脸,脸脸心连;队伍解散时,战士们迅疾被当地群众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抢到自己家里。你拥着我,我拥着你,阵阵问候,暖人心窝。一把瓜子、一把糖果、一捧鸡蛋、一碗茶水,捧到了官兵们的手上,甜到了心里。尤其是小孩子围在战士们身边左问右问,“敌人长什么样,害不害怕,你打死了几个敌人?”老奶奶则拄着拐杖,久久拉着战士们的手不放,姑娘们为我们送来了纳好的鞋垫,小伙子为我们挑来了慰问品。那种情景,叫人终生难忘。在欢迎的队伍中,有的房东急切寻找住过他家的战士,当看到战士时,瞬间爆发出欢笑声,让人落泪。在群众家里那顿饭,家家温暖,户户丰盛,把过年才使用的大炊锅端了上来。那天晚上,我醉了,我们都醉了,醉到了心坎上,醉倒在欢笑中,醉倒在甜蜜里,那是官兵们一生中最珍贵、最美好的记忆。
2025-05-14 15:34:49
2025-05-14 15:32:34
2025-05-14 15:30:18
2025-05-14 15:28:03
2025-05-14 15:25:48
2025-05-14 15:23:32
2025-05-14 15:21:17
2025-05-14 15:19:02
2025-05-14 01:13:34
2025-05-14 01:11:19
2025-05-14 01:09:04
2025-05-14 01:06:48
2025-05-14 01:04:33
2025-05-14 01:02:20
2025-05-14 01:00:04
2025-05-14 00:57:48
2025-05-14 00:55:33
2025-05-14 00:53:18
2025-05-14 00:51:02
2025-05-14 00:48:47